盟市频道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赤峰  通辽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锡林郭勒  巴彦淖尔  乌兰察布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视点聚焦              更多 >>
梦娃公益广告的展播:梦娃送吉祥送美德
【视频】笑脸如花儿般绽放
我国恢复国宾车队摩托护卫 曾因阻塞交通…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内蒙古站:那达慕大会
本土微电影《认舅舅》
二连浩特市:大项目强筋壮骨促发展

    热点新闻              更多 >>
·【定格】“十四冬”倒计时200天,相约呼…
·速度与激情
·首府“一节一活动”启幕 彰显草原文化
·最美和声回荡草原
·筑梦草原丝路 绽放友谊彩虹
·培训火车女司机
·“形异道同”——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展开展
·“一鸣精英”获得开赛日首胜
·内蒙古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迎客来
民俗风情
流传700多年的蒙古族婚俗
来源:互联网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4-5-24 浏览量:10388次
字体:     
娶亲队伍。
新娘新郎向长辈敬酒。
布里亚特蒙古族婚礼宴席。
热闹的土默特蒙古族婚礼。
搬上舞台的科尔沁蒙古族婚礼。

歌舞剧再现700多年历史的鄂尔多斯婚礼。

  三月春哓,男女赠绡。凤冠霞帔,红烛高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群婚的蒙昧、买卖婚的残酷、自由婚的人性化……反映文明的不断进步,揭示婚姻递变的历史。婚姻最早称为“昏因”,最初的婚礼是非常简单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仪。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婚礼习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婚俗异彩纷呈,最能代表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蒙古族婚俗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社会、信仰以及衣、食、住、行等,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民族婚俗风情画卷,保护和传承古老的民族婚俗文化。

独特的婚俗

  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青翠欲滴,洁白的羊群在清澈的小溪边悠闲自得,乳白色的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傍晚时分,草原上响起悠扬的马头琴声,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身着盛装欢聚在蒙古包里。此时,新郎及娶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席间,伴娘端上了一个煮熟的羊颈骨,请新郎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新郎折断羊颈骨后,与美丽的新娘分享,象征两人的爱情如羊颈骨般紧紧相扣。

  蒙古族婚俗隆重而独特,起源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流传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游牧民族特色。

  据蒙古族民俗专家赛音塔娜介绍,蒙古族婚俗要经过媒人说亲、相亲、订婚、聘礼、许婚筵、迎亲、送嫁、行见阿姑之礼等等较为繁复的程序。如果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要托媒人带着象征和谐、甜蜜的白糖、茶叶等物品,去姑娘家撮合,若女方收下白糖和茶叶,说明女方家同意这门婚事。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奶酒、糖果等礼品求婚,一般要求婚数次才能定婚。据《蒙古秘史》记载,也速该巴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后来就有了“多求则贵,少求则贱。”的蒙古族谚语。求婚数次后,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方家“下定”。女方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对歌,相互庆贺,表示正式定亲。

  由于蒙古民族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之处。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是蒙古族婚俗的共同点。科尔沁地区有“借住姑娘”的习俗,即姑娘出嫁的日期选定后,其姑姑或舅舅等把姑娘接到家中暂住,并在那里做针线活儿;乌珠穆沁婚礼祝颂词一大特色是崇尚孝道、礼节、报恩;阿拉善地区有迎亲嫂子替母亲唱《嫁女歌》的习俗,表现了蒙古族能歌善舞的风格;察哈尔地区有“下订亲哈达”习俗,就是女方家请人把男方准备好的哈达送到各亲友家,以此表示女儿已定亲;在巴林右旗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媒人提亲,要喝“阿曼酒”、 “巴嘎酒”,确定彩礼,要喝“益和酒”,这些礼节别具一格。

  蒙古族婚礼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具有700多年历史的鄂尔多斯婚礼,流传至今较完整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习俗,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的娶亲队伍由新郎、伴郎等组成。新郎身背弓箭,亲友们在门口以歌声送娶亲队伍出发。新郎一行来到新娘家要绕蒙古包一圈后才能下马。伴娘此时用毛毡拦住娶亲队伍,开始对歌,伴娘要考问娶亲的人很多问题,他们要对答如流,一直到新娘家满意,伴娘才撤去毛毡,请娶亲队伍进蒙古包。新郎在歌声中向新娘父母献上哈达,蒙古包里隆重的“乌查”(全羊席)开始,亲朋好友欢歌畅饮,热闹极了。

  次日,新郎新娘骑马到新郎家后,要在蒙古包外环绕三圈。下马后,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穿过,接受火的洗礼。进蒙古包后,一对新人先向父母跪献哈达,然后与亲友相见,交换鼻烟壶,互赠礼品。婚宴开始,新郎手执铜壶,新娘双手端着放有银碗的酒盘向宾客敬酒。婚礼进入高潮,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要进行两三天。女方送亲者要留人陪新娘住1至3日。

  祝词的文化内涵

  祝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一种传统体裁,产生于古代韵文。在蒙古族婚礼中,祝词和祝颂人十分重要。

  赛音塔娜介绍说,男方娶亲队伍中一定要有婚礼祝颂人。女方家也要邀请婚礼祝颂人参加婚宴。男方家的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祝颂人开口问话:“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人?到哪里去?”男方的祝颂人回答:“我们为办喜事而来”,双方祝颂人要展示自己的口才对颂。在婚礼祝词中也有对祝颂人和祝词重要作用的描绘,如“新娘请来的是嫩河岸出名的宴歌手。新郎请来的是科尔沁扬声的祝词家。要对诗呀要对歌,要比箭呀要赛马。诗、箭、马输给咱,你休想把姑娘娶回家。”

  蒙古族婚礼祝词贯穿于婚礼仪式的各个环节,并起着引导、推动婚礼向前发展的作用。婚礼祝颂人既要通晓民族历史和风俗习惯,在婚宴上能滚瓜烂熟地背诵成套传统的祝词,又要能触景生情,即兴成章,以他的睿智和机敏博得大家的喝彩。据说在草原牧区,能演唱百首民歌的歌手不乏其人,但找一个深孚众望的祝颂人却相对较难。一般来说,民间的婚礼祝颂人都会有成套传统祝词的手抄本作为在婚礼上祝颂的蓝本。据蒙古族学者策·达木丁苏荣考证,大约在公元14世纪,就有专供祝颂人吟唱的祝赞词手抄本在鄂尔多斯地区流传。婚礼祝词的整理者哈斯毕力格图也提到他曾见过并收藏过3个祝颂本子。

  鄂尔多斯婚礼祝词中有一则人类起源与婚姻起源神话,祝词中说道,“男婚女嫁从何起?古老的习俗留下。在那开天辟地创世造人的时候,两位先父先母结成儿女亲家。人类的长河便从这里发源,人类的大树便从这里萌芽……”祝词中还说道,“蒙古包的地上,牧人生了孩儿。儿女长大成人,背上弓箭娶亲,带上首饰出聘,支起火撑立户,扎起哈那顶门。”儿女成家立业是父母最高兴的事,也是草原上最快乐的事。

  有些婚礼祝词中还用了充满诗意的语言,如“在天神所居圣地,长着如意香檀一片舒愉,哪怕它初茎细长娇嫩,阳光滋润才枝叶挺拔葱绿,水土为源方扎下牢固根基。今日结亲姻眷相会,乃是前世修来的福气。苍穹离地虽然遥远,甘霖普降确是咫尺须臾。”

  出嫁对女儿来说意味着与父母离别。婚礼祝词中将女子出嫁与男子入伍出征相提并论,认为这是无论男女都要经历的分离的时刻,从而减轻新娘的悲伤。如“你若是个男儿呦,该当佩剑去参加军伍;你是个佩戴镯环的人,设婚宴把你嫁出。你若是个男儿呦,让你背弓箭踏上征途,你是个配戴珠坠的人,设婚宴把你嫁出。”

  婚姻生活对新郎新娘来说是陌生的,婚礼中也有夫妻如何相处的祝词。求名问庚环节的祝词“哈特刀赞”将新郎新娘比作哈特刀和磨刀石。如“钢锋硬啊磨石软,刃和磨石有姻缘;钢刀不磨无光彩,刀石相伴过百年”。有些祝词告诉新郎和新娘要在婚后的生活中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磨石平啊刀尖尖,刀尖顶立太艰难,三天五日要顶嘴呦,男人脸面无光颜。五天六天吵起架呀,女人脸上无光颜。”婚礼祝词中也有对亲家的嘱托:“女婿若对姑娘不好呀,亲家你去说理;那琴音还能使羊落泪,何况你是说话的人。姑娘若对女婿不好呦,岳母你是说理的人,那琴音还能使驼落泪,岳母呀,何况你是个好心的人。婆婆若对儿媳不好呀,公公就是说理的人。琴声还能使羊落泪,公公呀,何况你是个懂事的人。姑娘若对婆婆不敬呀,娘家爹就是说理的人。那琴声还能使驼落泪,何况女儿的爸爸是戴帽穿靴的人。”

友情链接                                                                       更多>>
网易新闻-内蒙古自治区文体界开展主题活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搜狐新闻-内蒙古自治区文体界开展主题活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天天关注-赞!内蒙古自治区文体界这场主题活动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文体携手同行 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内蒙古文体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华头条-内蒙古文体界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活动
中国观网华北区-内蒙古文体界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活动
Copyright© 2018 WWW.NMGWHYSW.COM Corporation,All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文化艺术网版权所有
蒙ICP备10200666号-1 策划设计:内蒙古信诺网络有限公司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58号